课件编号4761288

12.湖心亭看雪(自带音频课件+详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58602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心亭,看雪,自带,音频,课件,详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课题 湖心亭看雪 单元 三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通过想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 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先后留下颂扬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准备课堂笔记 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读准下列字音崇祯(chóng zhēn)是日更定(gēng)毳衣炉火(cuì)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铺毡对坐(zhān)焉得更有此人(gèng)余强饮三大白(qiǎng)喃喃(nán nán)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课文重点字词释义(课件展示)重点句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拥毳衣炉火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过后,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那儿)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全都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一叶小船)和船中的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到)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想不到还有(我们)这样的人!”便拉我一同饮酒。我(和他们)痛饮了三大酒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一、齐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的写作思路:赏雪背景 湖心亭赏雪 湖心亭奇遇。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记叙、描写、抒情溶于一体。3.在写景上,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采用任何的修辞手法。4.对比手法的运用:冷与热;孤独与巧遇知音的喜悦。品读赏析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湖中人鸟声俱绝。2.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志趣、追求、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