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09546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85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11 《论语》十二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注意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 2.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理解。介绍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学习 重点 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学习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法 指导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关于《论语》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教师随笔: 关于“四书五经”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文体知识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ɡ)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ɡ) 笃志(dǔ) 逝者如斯夫(fú ) 三省(xǐnɡ) 2.词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