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4330

7 不同的视角 登飞来峰 课件(2课时 34张+18张)+朗读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45734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不同,视角,飞来,课件,2课时,34张
    课件18张PPT。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登飞来峰第一课时2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会写“峰”“浮”“寻”“登”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结合注释弄懂古诗大意。 (重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他当时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王安石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他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出“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只见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自己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峰fēng浮fú寻xún登dēng塔 遮tǎzhē宝塔 遮住tǎzhē见千寻塔: 闻: 浮云: 遮: 望眼: 缘: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轻扬的尘土。 听。 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造句:浮云在山间飘动,很轻盈的样子。 挡。 视线。 因为。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课件34张PPT。登飞来峰2第二课时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难点)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 1.一背: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二找:找出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句子,想一想:运用夸张有什么作用? 3.三探: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灵隐寺前(一说是在浙江省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山上有应天塔)。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站在塔上,鸡鸣时可以看见日出景象。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也有的说七尺或六尺)为一寻。千寻,是虚指,极言塔之高。闻说:听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在最高处。浮云:飘浮的云彩,古人常以它比喻奸邪之人。望眼:远望的眼睛。眼:这里指的是视线。缘:因为。身:自身,自己。这首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