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32916

11 醉翁亭记 第2课时(课件 :19张PPT+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0125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答案,练习,学案,教案,19张
    11 《醉翁亭记》学案(二) 【学习目标】 1.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精读赏析,合作探究】 1.朗读全文,思考: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有写景也有记事,那么文中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结合描写景物的具体语句赏析。 3.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会有人来欣赏。课文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的呢?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使用简洁语言概括。 【再读课文,探究主旨】 4.作者写这篇山水游记不仅仅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情感。 5.写滁人游与太守“乐”有何关系? 【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这两篇文在创作背景、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1.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第1段,作者从空间着手,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由俯及仰,抓住景物特点:滁州四面环山的地理特点,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的特点,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2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写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宴。 4.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 本文将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5.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时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醉是表象,乐是本意,本质在于与民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相同点:(1)两篇散文写作背景相同;(2)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3)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11 《醉翁亭记》当堂达标(二) 一、基础知识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填空。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 。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