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43330

第四单元 唱歌 阿西里西 课件(10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1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43200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单元,唱歌,西里,课件,10张
    课件10张PPT。阿西里西彝族民歌一、彝族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集聚地群山耸立,河流纵横。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用乐器有口弦、月琴等。 彝族歌曲丰富多彩,多以民歌为主可分为叙事、情歌、儿歌、劳动歌、风俗歌。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彝族民间乐器介绍 笛老挪 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族称土洞箫,演奏时,双手托持土洞箫,口对吹孔边棱送气,手指开闭音孔而发音。月琴 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月琴的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口张四根丝弦,分成两组,每组两弦的音高相同。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彝族节日 彝族每年有若干次盛大的风俗性舞蹈活动。彝族崇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夜晚人们围着熊熊篝火边唱边舞,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你知道“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意思?“阿西里西”是彝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 “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无实意。二、歌曲介绍欣赏问题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声音力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强———中弱———渐强———中强———强 这些力度变化对表达歌曲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歌中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现歌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也可以说,失去了这首歌的力度层次,这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启示从这首歌中我们看到中华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从中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团结各民族,让五十六朵鲜花美丽绽放!谢谢!阿西里西 歌曲《阿西里西》是一首可称作世界名曲的毕节彝族传统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表现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听这首歌,会让你联想起在一个月光如水、火把彤红的夜晚,一群粗犷豪放的彝家小伙子和天真活泼的彝家少女,正手牵着手地跳起欢快的歌舞。这《阿西里西》就出自于乌江源。当然,这是放大了的乌江源,包括威宁的盐仓镇,以及它过去作为区时所辖的板底、登底、腊寨等乡,甚至整个百草坪。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也未必知道脚下这片土地就是乌江源,但从这片土地哺育出来的歌舞中所透出的磅礴之气,与远去千里的乌江相较,可以说丝毫没有半点逊色之处。还早在明末清初之时,这里就设过土司府———盐仓府。要知道,在毕节能戴过“府”这顶帽子的乡镇,恐怕并不多。故能冒出《阿西里西》这样卓越的歌舞,应该是不足为奇的。该歌曲是“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民歌”、“WHI世界民间音乐遗产保护范例”、首届“中国城市十佳形象主题歌”。 课件7张PPT。彝族服饰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彝族女子服饰彝族男士服饰位于云南石林县石林景区中有一处景点名为阿诗玛,因其形肖美丽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撒尼族的装束、肩背背篓,仰首望天,似在呼唤,又似期待,给传说中的阿诗玛,更增添了想像和期待。彝族重要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跳歌节”等。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用乐器有口弦、月琴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 彝族音乐舞蹈阿诗玛《阿诗玛》是流传在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