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三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反殖民斗争”第19课内容,本课教材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第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记住《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初步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的阅读,学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 2.通过课前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旱期革命活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职业理想的高尚情操,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激发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和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图片。) 教师:大家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吗? (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他们就是马克思、恩格斯。2018年是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170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深刻而持续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 学习新课: 教师:马克思诞生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的欧洲,他和他的伙伴恩格斯用执着的思考、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了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当时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用“马克思”来命名的思想,后来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留有它影响的痕迹。 今天我们的学习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时代的拷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历史条件 (一)经济前提: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暴露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所学知识,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经历了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工业革命。) 教师: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它是一场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提到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感受着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所带来的出行方便的同时,也感受着《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所带来的冲击。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也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这个角度看,工业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那么在当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材料来感受。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状况 工作状况 每天工作15-16小时或更长,无节假日 生活状况 难以维持一日三餐,不少工人睡在机器下面或露宿街头 材料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