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85556

7.1家的意味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28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7.1家,意味,教案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家的意味 单元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三框“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中的第一框内容。本框内容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学习与“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通过本节课学生初识家,为下两框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共创美好家庭等内容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功能,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和孝的内涵,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认同中华文化中家的丰富内涵和“孝”的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 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 “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学资源】视频、相关图片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播放关于家的短片 提问: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家是什么? 观看短片 思考回答问题 播放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把短片与教材运用你的经验结合起来使用,直接引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目 生命的居所 一、生命的居所 学生展示课前与父母一起绘制的家庭结构图,介绍自己的家庭 提问:我们的家庭都由哪些关系组成? 引导学生阅读P72相关链接,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经济功能:满足我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生育功能:繁衍后代、维系家庭 抚养和赡养功能:抚养子女、赡养老人 教育功能:家庭教育,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 情感交流功能:人格发展、感情慰藉、精神寄托 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游戏、休闲、调剂作用 PPT出示两则故事(教材P73) 提问:通过两个故事,请分别说一说对他们来说,家是什么?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展示、介绍“我的家庭” 阅读相关链接内容 分组讨论 阅读故事 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让学生与父母一起绘制家庭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有直观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 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在理解家庭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