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97504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13 诗歌三首 敕勒歌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206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语文,教科,第五,2018,诗歌
  • cover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 2、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3、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4、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诗歌;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南朝民歌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大草原自古就是北方人民的美好家园,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导入本文,让学生对诗歌更感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预习,掌握基础: 教师请学生口头汇报课前查阅的“敕勒族”、“乐府诗”的有关资料,然后字幕补充相关资料。 (1)《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2)《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生字积累: 敕勒(chì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2、指导朗读,品悟诗韵: (1)播放示范朗读PPT。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掌握基础,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熟练的朗读本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在诗中写了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除了说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外,还有何用意? 一方面,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另一方面,“阴山”是北方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它是乡情的浓缩,是故土的代名词,为下文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做铺垫。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