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98540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1258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教学课件,29张
  • cover
课件29张PPT。秋 词刘禹锡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秋  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二、诗歌。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诗意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问题1: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一下。 问题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 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问题4:对本诗的整体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合作探究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一下。 合作探究对比手法。 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 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 自古,包含一切,也有例外,为什么还这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的“我”。反映作者的豪迈的气概。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合作探究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合作探究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合作探究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诗句蕴意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二字即描绘出秋高气爽的秋天的特色,是春天多风沙、有春寒所不能比的。在诗人被贬的背景下,一只孤鹤直冲云霄,博击长空,作者的用意不言自明。这一意向是全诗的精华。难道我们就没有感到诗人那种被贬、压抑的情感自然随着仙鹤飞向云天,展翅飞翔!诗人那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坚定信念已是“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古诗涵义 古人一致认为秋天悲凉,但是诗人却对此大唱反调,认为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同时反映了诗人虽然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是他并不气馁,仍然决心冲破重重阻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归纳提升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关于秋天的诗句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