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98584

《愚公移山》课件(共60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262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愚公移山,课件,60张,PPT
  • cover
课件60张PPT。1《列子》愚 公 移 山 第一课时 返回上页 下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 解的字、词、句。 2、学会辨认古今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寄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1.什么是寓言?说说寓言文体主要特点一、预习成果展示:《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作家作品简介:3.读准下列字音返回上页 下页 仞 惩 迂 魁 孀 叩 箕 畚 龀 叟 匮 厝 雍 亡以应 (rèn)(chéng)(yū )(kuí)(shuāng)(kòu)(jī )(běn )(chèn)(sǒu)(kuì )(cuò)(yōng)(wú)1.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课堂学习研讨2.翻译课文一、二段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圆,指面积 )七百里,高万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山南,水北)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万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要)九十,面山而居。惩(苦于)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远)也。 北山脚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苦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聚室而谋(谋划,商量)曰:“吾与汝(你们)毕力平险,指(直)通豫南,达于汉阴(山北水南),可乎?”杂然(纷纷)相许(赞同)。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其妻献(提出)疑曰:“以(凭借)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哪里)置(安放)土石?”杂曰:“投诸(兼词,之于)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放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凿)石垦壤,箕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箩筐装土石的意思)运于渤海之尾。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 邻人京城(复姓)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换牙),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到换牙的年龄(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1)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返回上页 下页 3.背诵一二段,探究下列问题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杂然相许。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返回上页 下页 好远哟!(2)理解默写(3)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返回上页 下页 好难哟!1《列子》愚 公 移 山 第二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