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02370

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15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课,解放战争,教案
  • cover
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材分析: 本课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内战的爆发”,分两个阶段讲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阶段是实行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之时,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形式是和平的,斗争方式是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尽一切努力争取民主、避免内战。第二个阶段是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记忆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双十协定》的内容;战略反攻时间和三大战役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影视和其他媒介的了解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会比较熟悉,但往往零碎而不系统,且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历史现象的分析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教学交流方式: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学法指导: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合作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1)谈判的原因: ①国民党方面,一来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即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②中共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2)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3)《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合法地位问题,虽然中共做出了巨大让步但仍未达成协议,体现了蒋介石消灭中共的根本意图。 (4)重庆谈判的意义: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第二,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第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