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一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1、检查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2、阅览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分步揭题 1、指名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或全班齐声背诵)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诵读课后“资料袋”,我们对鲁迅先生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课题 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师问:鲁迅周晔的伯父,为什么课题不是我的伯父鲁迅,而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引导:先生,对知识分子和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男士。如宋庆龄、冰心、丁铃、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远程教育资源,录音朗读课文。 思:①课文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与本篇课文相同?②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合作学习解决生字新词拦路虎。 正音、正字:嗽(右边是“欠”不是“攵”旁)“囫囵”(里面的字形为“勿、仑” )。多音字:北风怒号(háo)、数不清(“数”读shǔ)张冠李戴(“冠”读guān) 3、结合课文,说说下列成语的意思。 囫轮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4、小组合作学习。议一议,集体交流。 师:这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回忆录,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回忆了哪几件事情吗? 生:我认为,本篇课文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就写了一件事。我知道第一部分是回忆鲁迅追悼会的情景。 生:第二部分是在回忆伯父跟“我”谈《水浒》,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生:第三部分是在回忆鲁迅先生笑谈“碰壁”的事。 生:第四段主要讲的是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工人。 生:最后讲的是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师:看来同学十分肯对脑筋,对每一部分的主要概括得都非常准确。前面有有一位同学说,这篇课文是通过自然空行构成的段落,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过的哪篇课文与之相同? 生:《夜莺的歌声》,出自四年级下册第组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中心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末段,找出首段和末段中相照应的句子;想一想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指名朗读第一段;全班齐末段。 3、交流、订正。 前后照应的句子: “那时候我有些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板书: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