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一句话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闻一多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情绪凝结成了一句震天撼地的话,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句话》。初读感知1.背景资料 闻一多 (1899—1946),生于湖北浠水。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2年7月赴美留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的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2.字词整合(1)生难字缄jiān缄默霹pī霹雷 霹雳雳晴天霹雳lì(2)重难点词语缄默:保持沉默。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 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危害,也叫落雷。 铁树开花:比喻事物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原产热带,不常开 花,移植北方后,往往多年才开一次花。语境记忆:消息传来,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不由得陷入了缄默中。望着庭院中铁树开花的场景,他不由得放声大哭,铁树都开花了,为什么生病的母亲没有挺过去呢?3.整体感知 全诗围绕一句话———咱们的中国”来写,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身正气、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以及对人民的力量、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心思想特殊语句画出文中的描写“一句话”的句子。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段落大意一、积蓄的力量等待着喷薄。(①)二、青天的惊雷将横空惊世。(②)结构图示一句话积蓄的力量等待着喷薄青天的惊雷将横空惊世“咱们的中国”再读课文读课文,思考问题。1.概括诗中表现的情感内容。 诗歌表达了热切希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与理想中国必然寤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了对民众革命的信心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2.分别说明文中所用隐喻的含义。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火山”隐喻蕴藏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喻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和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3.分析诗中反复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 两节诗的末三节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在情感上一唱三叹,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精读课文朗诵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1)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富有节奏感。 全诗十六句分两节,节与节、行与行对仗工整,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一到六行字数相等,三节的最后三句除个别外,其余相同,形式上给人一种“建筑美”。全诗几乎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2)写实手法与隐喻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注意写实,语句大多平易朴实,但又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这首诗又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如“铁树开花”、“霹雳”等。写实与隐喻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富于表现力。(3)反复手法的运用。 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一方面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即“霹雳”和“咱们的中国”。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两次重复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表现的是作者对它突出性的认识,第二次则强调了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互动反馈 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语言平实,自然天成,运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