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00789

18 狼 课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42219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课件
  • cover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五单元18课 《狼》 从前,有一个人,他在教书之余,在路边摆 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但他有一 个特殊的条件:他要喝他茶水的人就为他讲一 个故事。这个人就用这种方式收集了许许多多 的故事,他把故事加以想象,再创作,给后人 留下了一笔不朽的文化遗产,他就是清代著名 文学家蒲松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则有趣 的小故事《狼》。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1.了解作家作品;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疏通 课文大意。 2.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揣摩文中动作描写和心理 描写,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3.分析狼和屠夫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新知讲解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创作出了杰出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新知讲解 写 鬼 写 妖 高 人 一 等 刺 贪 刺 虐 入 骨 三 分 郭沫若写蒲松龄的对联 新知讲解 蒲松龄自勉联 新知讲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写的是一个屠户半路遇狼、杀狼的故事。明末清初时,汉人有双重的人生态度:一方面是抗清反满的遗民态度,另一方面则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松龄受到这种双重人格的影响,所以有了《聊斋志异》一书。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求取功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贯穿他的一生,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新知讲解 缀行( ) 大窘( ) 倚( ) 眈眈( ) 瞑( ) 尻尾( ) 黠( ) 苫蔽( ) 假寐( ) zhuì jiǒnɡ yǐ dān mínɡ kāo xiá shàn mèi 新知讲解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新知讲解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新知讲解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即“一个屠户” 仅,只 连接、紧跟。 把骨头投给狼。 动词,停止。 跟从。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新知讲解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处境困迫,为难。 遭受它们的攻击。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解除,卸下。 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新知讲解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