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014805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精品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3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精品,教案
  • cover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一个字,会正确书写八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乡间搭石这一平凡事物,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搭石》这篇文章通过质朴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境中,体现了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切的怀念之情。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线,体验文本之美。 通过自主默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行为美;通过想象画面、配乐诵读,感悟人们走搭石协调、有序的画面美;通过整体回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情意美。 2.以“创设情境”为手段,体会文本内涵。 为缩短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本设计力求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我们跟随作家刘章爷爷来到他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但作者始终难以忘怀的却是溪中的这一排普普通通的石头,这就是搭石。 【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乡间美景之中。 (二)回顾课文,提出质疑 1.回顾课文内容。 初读了课文,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描述,看到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呢?(预设:摆搭石、走搭石) 2.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为什么说这平平常常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 出示课件: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然后交流反馈,表达见解。 出示课件: 默读二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先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再圈出让你有感受的词语,然后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体会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情感美。“自学提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自主阅读,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学习画面一: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 (1)在欣赏“摆搭石”的风景时。 抓住“早早地”“谴责”等词语,理解将搭石摆放好的原因。 出示课件: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