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2064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34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日期:2024-04-3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8次 大小:46419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生物,一轮,习学,种群,特征
    第34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原卷版)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将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转到宏观、群体水平上,分析种群的概念,剖析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具体事例,分析种群的特征以及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形成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 考纲对本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种群特征(理解应用水平) 2.种群的数量变化影响因素(理解应用水平)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应用水平) 本部分内容在考试时,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在选择题中联合命题,综合本章种群与群落其他知识会在大题中出现综合考查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复习过程中应明确种群与群落的关系,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明确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他数量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对总群密度的影响所用的关键词:决定、预测和一定程度上影响等。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生物的 个体。 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数量特征 ⑴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调查方法: 、 。逐个计数法适用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种群。估算法适用范围:逐个计数比较困难的种群。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 、 。 ⑵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 比率。 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的重要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 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 概念:一个种群中 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A 、B 、C 。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意义:可预测未来 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 的比例。 类型: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 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 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 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2)提出合理的假设; (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表达; (4)通过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含义:在 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模型假设:在 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 。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