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4621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7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 cover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义必胜)知识点 1、易读错的字 挑衅(xìn)?? 厄(è)运? 众寡(guǎ)悬殊?? 杰奎(kuí)琳 聂(niè)荣臻(zhēn)? 同仇敌忾(kài)? 猝(cù)不及防 菩萨(pú sà)无辜(gū) 楼梯(tī) 2、多音字 咽:yān咽喉?? yàn 吞咽?? yè? 哽咽 称:chèn 对称??? chēng? 称赞 扎:zā 包扎?? zhā? 扎针?? zhá?? 挣扎 3、词语积累 同仇敌忾? 震耳欲聋? 恼羞成怒? 蔚为壮观? 崇山峻岭?? 生死存亡 如火如荼?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 万籁俱寂 人仰马翻? 狼狈而逃? 全副武装?? 蓄谋已久? 和蔼可亲? 跑前跑后 猝不及防? 成群结队 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要道? 凌晨? 呐喊? 歼灭? 半截 熄灭 厨房? 灯芯?? 楼梯?? 辜负? 和蔼? 菩萨 四、课文梳理 A、《卢沟桥烽火》 1、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人民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 2、“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搞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战争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这句话揭露了“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郊,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官兵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打败了有着险恶用心、卑鄙行径的日本军队。 4、《卢沟桥烽火》本文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5、课文6-8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6、同仇敌忾:全体一一致痛恨敌人。忾,愤恨。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欲,快要。 众寡悬殊: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寡,少。 7、“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B、《半截蜡烛》 1、《半截蜡烛》本文通过记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心如刀绞 4、“厄运”在文中指德军将要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最可怕的东西”指半截蜡烛,它里面的金属管内藏有情报。为什么是最可怕的?因为当蜡烛碰到金属管时就会熄灭,这时秘密就会泄露,不仅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会结束生命,更重要的是情报站会遭到破坏。 5、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6.第一句“似乎”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不能去掉。第二句“似乎”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至仁至义的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被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聂将军名_聂荣臻。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是“中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