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47994

24 唐诗二首 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30170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唐诗,二首,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41张PPT。唐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3.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其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次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是,这种表面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背景资料文体知识———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既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知识链接(1)订正字音 挂罥(juàn)   突兀(wù) 塘坳(ào)    广厦(shà) 庇(bì) 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 秋高:秋深。 怒号:大声吼叫。 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 对面:当面。 俄顷: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用法,使……裂。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1.请为每一小节诗歌拟一个标题。整体感知 秋风卷茅———群童抱茅———屋漏无眠———盼得广厦。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1.“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内容探究 叹自己命苦,叹周围的人苦,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使诗的意境有何变化? 由个人遭遇扩展到社会现实,由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意境扩大了。 3.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 1.诗中描写风之猛烈的“卷”字,换成“刮”“吹”等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卷”字好,因为很形象,有力度,跟后面的动词“飞”“洒”“挂”“飘转”“沉”相对应。 2.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被子,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品味赏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