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1723

四年级语文课件 月迹2(北师大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350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四年级,语文,课件,月迹,北师大
  • cover
课件14张PPT。月 迹 贾平凹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把握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学习目标贾平凹 (1952--)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卷网-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长篇小说《浮躁》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媚自然。 正音、解词:觑( ) 倏( ) 袅( ) 锨( ) 糙( ) 掬( ) 酥( ) 偎( ) 款款: 面面相觑: 袅袅: 争执: 粗糙:qùshūxiānniǎocāojūsūwēi缓慢。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瞧。形容烟气缭绕上升。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不精细,不光滑。讨论课文的行文线索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明确: 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盼月———寻月———议月 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4段):记叙“我们”赏月的情景。 第二部分(5—30段):记叙“我们”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31———36段):记叙“我们”沙滩议月,各自获得了感受,得到了满足。 课文赏析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讨论分析: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情节安排上的特色 本文情节线索清晰。在安排情节上,文章前后连贯,层层推进。看月时,当大家沉醉于月亮的美时,月亮却没了踪迹,于是引出寻月。写院子里的桂花树,是为后面写月亮里的月桂和嫦娥作铺垫,而写嫦娥又是为写三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