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94458

18《10的认识》说课稿1

日期:2024-05-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2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的认识,课稿
  • cover
《10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10的认识”这一课安排在学生学完了1-9的认识,组成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从数一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10.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是10的事物。学生再通过直尺图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比较点子图的多少会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并且能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认识10的组成和分成,并能快速的说出10的组成和分成,为后面10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它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10的认识的教学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在学起来并不陌生. 本课中10的分成和组成是一个重点,因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 2.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10的组成,会读,会写数10 能力目标: 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10的组成,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点子图,直尺图,小棒,数字卡片,计数器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通过动手摆小棒操作,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数1—10,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而且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过程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特点,因此,根据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 学法:通过知识迁移,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前面已经学习了8,9的认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内容,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故事引入、新知学习、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一)故事引入。 上课开始,利用数字小朋友按大小排队的故事吸引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数“10”。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新知学习。 我首先放手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可以找到哪些物体?分别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数出鸽子的只数后引出数10,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可以用10表示的物体有哪些,找找身边的“10”,通过以上的设计,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对数10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悟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然后揭示课题:10的认识,让学生用学具小棒摆一摆,摆出10根,同桌互相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相当于让学生又一次经历数数的过程。 (三)动手操作 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比较 1、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9颗珠子,让学生数一数,然后提问:我再增加一颗珠子是几颗?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老师边拨珠子边让学生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