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96577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古诗文专题复习(38)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11589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诗文,专题
  • cover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古诗文专题复习(38)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0分) 1.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3.,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床头屋漏无干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8.东坡豪放,他在《水调歌头》中将亲人离散,仕途坎坷的无奈化为对世人的美好期许,成为后人中秋月夜常吟诵在口,祝愿天下的千古佳句: ,。 二、古诗文阅读(80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7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选自《周濂溪集》,作者是 ,字茂叔,号濂溪,北宋 家。(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7分) (1)可爱者甚蕃( ) (2) 陶渊明独爱菊( ) (3)自李唐来( ) (4)予独爱莲( ) (5)出淤泥而不染( ) (6)濯清涟而不妖( ) (7)中通外直( ) (8)不蔓不枝( ) (9)香远益清( ) (10)亭亭净植( ) (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予谓菊( ) (13)宜乎众矣( ) (14)噫!菊之爱( )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身处污浊环境独能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自我写照)的句子:,。 (2)写莲花的形象品质,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 ,。 (3)比喻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形容为人虚心正直,特立独行)的句子: ,。 从清高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的句子: ,。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6)从正面映衬莲的句子是:,。 (7)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是:,。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5.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2分) 6.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2分) 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代表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9.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10."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11.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2分) 12.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2分) 13.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2分) 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3分) 1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3分) 16.作者把莲花与菊花、牡丹花运用衬托手法,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乙)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33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作者是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 代著名 家。本篇标题中的“山坡羊”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