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0664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单元测试

日期:2025-10-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83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第四
    2018-2019学年选修1第四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2.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3.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 A.尊崇儒家思想 B.选拔实用人才 C.笼络广大士人 D.打击地主官僚 4.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 A.客观中肯,切中时弊 B.背离事实,无端歪曲 C.过于拔高,服务现实 D.标新立异,创新史观 5.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 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 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 6.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种做法可能出现于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7.王安石变法的第一项理财措施是实行“均输法”,拨出500万贯钱和300万石米作为发运司周转经费,由发运使根据京师库藏和各地物资的实际情况,选择低价购买政府所需物资,同时将各地的多余物资运往各地出售。据此,“均输法”的作用是 A.政府掌控市场,垄断利润 B.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兼并 C.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D.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8.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 B.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 C.缓和阶级矛盾 D.发展经济 9.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A.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10.王安石理财新法的主要作用包括 ①抑制兼并 ②保障农业生产 ③增加政府收入 ④增加农民负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