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12824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古诗文专题复习(23)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1501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诗文,专题
  • cover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古诗文专题复习(23)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1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4.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 5.,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6.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真挚隽永的诗句吟咏了他们心中的爱。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达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情感的诗句是: ,。 7.《泊秦淮》一诗中,描写了秦淮河两岸的景色,在柔和幽静中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又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的诗句是: ,。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二、古诗文阅读(82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1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作者是 ,字 , 代学者、 家。著有《四库全书》。(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9分) (1)一寺临河干( ) (2)山门圮于河( ) (3)二石兽并沉焉( ) (4)阅十余岁( ) (5)求石兽于水中( ) (6)棹数小舟( ) (7)曳铁钯( ) (8)不能究物理( ) (9)僧募金重修( ) (10)不亦颠乎( ) (11)啮沙为坎穴( ) (12)转转不已( )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 (14)凡河中失石( ) (15)据理臆断( ) (16)竟不可得( ) (17)湮于沙上( ) (1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14分) (1)文章开篇交代河中求石兽的原因的句子是: ,。 (2)讲学家对沉在河中的石兽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 (3)老河兵对河中石兽所沉的位置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4)文中写讲学家对寺僧嘲笑的语句是:, ,? (5)事实胜于雄辩,文中能证明老河兵当初的结论完全正确的句子是: ,。 (6)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 4.本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谈到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各自的根据是什么?(2分) 5.文中寺僧如何寻找石兽?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并简要说说寺僧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分) 6.相对于老河兵的观点,你认为讲学家判断失误的原因何在?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7.在作者的笔下,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三个人物各自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8.为什么文章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欤”作结?(2分) 9.本文故事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发人深省。阅读选文,请你说说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2分) 10.阅读本文对于我们的思维、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谈一谈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在认识事 物的方法和途径方面有哪些提升? (2分)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2分) 12.关于河中石兽到底会在河中的哪个位置,讲学家和老河兵都各执己见。阅读文章引发两个人关于 石兽位置的争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3.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