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22277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螳螂捕蝉 苏教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7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螳螂捕蝉,苏教版
  • cover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并通过了解少年向吴王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的用意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课文历史背景、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不愿意看到。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少年机智地用一个故事阻止了一场战争,你们还记得这位聪明的少年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设计意图: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激发学生读书与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二、 品析文章第1自然段。 ?1、引读,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为什么要反对吴王攻打楚国呢? 课件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到底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3、过渡:大臣们纷纷劝说起吴王来,请你说说大臣们是怎样劝说吴王的?(学生想象发言) 【设计意图:教学中营造出的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不断迸发。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张扬,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4、尽管大臣们百般劝说,可是结局怎样呢?引读句子 ?出示句子:“谁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1)思考后?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请同学扮演吴王,感受吴王的专横与固执。 5、过渡:看来吴王是心意已决呀,可是就是这位固执、专制、独断专行的吴王竟然在听了少年的一番话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品析文章第2—12自然段(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课文2-12小节,想一想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 (2)少年劝说吴王与大臣们的劝说有什么不同?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计谋巧妙,进一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逐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3、课件出示螳螂捕蝉图。? 这就是少年所讲故事中的情景,故事中有蝉、螳螂、黄雀,请同学们在仔细看这张图,蝉、螳螂、黄雀当时分别是怎样的动作与神情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此刻它们各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1)交流看到的、感受到的: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3)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交流各自心里的想法。 4、过渡:蝉、螳螂、黄雀一心想把眼前的猎物给美美地享受一顿,可结局怎么会是这样呢????? ?(1)出示句子:“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指导学生认真朗读,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地读好书,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矫正思辨,明晰感情。朗读训练不是简单的“教读”,更重要的是自主“悟读”。】 (3)分角色朗读,指名扮演少年、吴王 5、过渡: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就是说?(突然明白了什么,醒悟过来了)吴王究竟明白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说说。 6、小结:是呀,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幸亏吴王及时醒悟过来,否则可真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呀! 四、总结 ?1、学习了《螳螂捕蝉》这则语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结语:是啊,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