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62—4 时间 2007.3.2 课题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宁汉合流;北伐战争;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改订新约运动。 2.能力:通过旧军阀与新军阀、26年一期北伐与28年二期北伐对比的教学,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3.思想:通过“改订新约运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教材分析 重点: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难点:列强在华的经济利益、官僚资本和民族工商业的矛盾。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上册第六章,引入新课; 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势力操纵大权,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强调该时期起止年代:(1927年8月~1937年7日) 主要特征:国共政权对峙,日本侵华,阶级矛盾逐渐向民族矛盾转化。 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属于阅读教材,但对整个教材体系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宜粗不宜细。第二节讲中共的武装起义和农民根据地建设。第三节讲日本侵华,阶级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第四节讲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极为混乱(1)新旧军阀对立。新、旧各派政治、军事势力,有蒋、汪、奉张、冯、阎等、美日帝国主义。奉系军阀张作霖把持北京政府,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形成新旧军阀的对立。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2.宁汉合流的实现及国民党政权的性质。(1)争夺原因: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的是宁汉两派。这两派已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政策,在反共这一根本问题上取得一致。但他们都以国民党“正统”自居,互相争夺最高领导权,出现宁汉之争。(2)是哪些因素最终促成了宁汉双方合流?(3)国民政府的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4)对比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有哪些异同?3.蒋介石下野前后国民党各派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1)蒋介石下野的具体原因,以退为进,是蒋介石在政治风向对他不利时的惯用手法(2)蒋介石在日本完成三件事特别是蒋宋结婚,表明蒋介石由此走上了亲美的外交路线。(3)蒋介石依靠其军事实力东山再起。4.国民政府“二次北伐”(1928年):(1)北伐开始(2)济南惨案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出兵侵占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退出济南,“绕道渡河,继续北伐”。(3)结果1928年北伐部队逼近京津,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改北京为北平。(4)比较蒋介石北伐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 此次“北伐”形式上是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继续,但性质完全不同。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是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则是国民党新军阀向奉系旧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的战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5.张学良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扶植新的代理人而对不太听话的张作霖所采取的卑劣措施。日本威迫张学良宣布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顶住了日本威迫他宣布东北“独立”的巨大压力,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是具有爱国心的。东北易帜时间:1928年底人物:五色旗是原北京政府的所谓五族共和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国民政府的国旗。意义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因为国民党各派军阀仍然依据自己的实力称霸一方,有时连年混战,实际并没有统一。至于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蚕食我国领土,那就连形式上的统一都谈不到了)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