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56652

第11课 煮书 课件(2课时含朗读)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56245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课,煮书,课件,课时,朗读
    课件19张PPT。“煮”是一种烹饪方法,是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那么书也能放进水里去煮吗?这样会不会把书煮烂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去看一下吧!第 一 课时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苍劲、条幅、奇怪、反复、诵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这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毛病,开始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7岁时开始作诗。儿童作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杜甫咏的是神鸟凤凰。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这似乎是一个预兆。因为杜甫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沛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煮 章 锅 否 范 犯 豁zhǔzhāngguōfǒufànfànhuò煮书 文章 铁锅 范文 犯愁 豁然开朗zhǔ zhāng guō fàn fàn huò 劲苍劲: 条幅: 奇怪: 反复: 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称为“单条”,成组的叫做“屏条”。 造句:天桥上挂着鼓励步行和骑车的条幅。 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造句:我觉得很奇怪,这个地方立春后还会下雪。 一次又一次地。 造句:朋友们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他只能反复地给他们解释。诵读: 品味: 仔细:念(诗文)。 造句:读书的时候最好大声诵读。 仔细体会,玩味。 造句:他经过细细品味,才明白了那句话的意思。 细心。 造句:读书要仔细,不能囫囵吞枣。得心应手: 豁然开朗: 疑惑不解: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造句:这项工作他做起来得心应手。 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造句: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豁然开朗。 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造句:这个问题很复杂,很多人都对此疑惑不解。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都有忽然明白的意思。 “豁然开朗”除了指心灵上的顿悟外,还可指地形的变化。“恍然大悟”侧重指心灵或思想上忽然醒悟。 1.他们开车通过一个黑暗狭窄的隧道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大片草原。 2.这道题经过老师的详细解说,我才恍然大悟。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地)从爷爷书房里“煮书”两个字引发“我”的好奇。 第二部分(第2-6自然地)通过“我”和爷爷的对话讲了什么是“煮书”以及“煮书”的好处、方法。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写“我”认可了“煮书”。交流分段情况 “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我”认为“煮书”是指什么?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 “我”在爷爷的书房里看到一张写有“煮书”两个字的条幅,有了这样一个疑问: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爷爷用杜甫读书的故事给“我”揭开了这个疑惑,并且告诉“我”“煮书”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1.一锤定音。(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两个苍劲(jìn jìng )有力的大字———煮书”。√﹒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品味 品尝 (1)妈妈端上她的拿手好菜供客人( )。 (2)他经过细细( ),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诵读 朗读 (3)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经典( )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4)我们大声地( )课文。 品尝 品味 诵读 朗读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就不会犯愁了。 这景色真让人留恋啊! 这么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