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7134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走进信息世界(共34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560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cover
走进信息世界 人类获取知识以及产生各种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源于信息。那么,信息的传播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在不同历史时期信息传播的方式是不同的,直到走进今天的信息时代…… 上篇: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公元一八四零年前 在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材料被使用之前,原始人是利用石刻、吼叫等方式传递信息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一、竹简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东方朔满载一车竹简进京求官 书信有许多叫法,如书札、手札、书牍、尺牍、尺翰等。对唐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之为帖,是重视它的书法。故宫博物院曾为院庆80周年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的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 二、书信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颜师古注解:“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急也。”意思是古代战事紧急时,把羽毛插在书信上,称之为“羽檄”。 三、羽檄 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鸡毛信是古代羽书的一种,就是在书信上粘插鸡毛。这种传递书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仍在沿用。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这种方式传信。 四、羽书 包括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以飞鸽传书最普遍,它是古代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这样传递书信的方式历史悠久,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时,都曾用信鸽传递消息。 五、飞鸟传书 快马传书又叫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快马传书,乘马传递曰驿。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 六、快马传书(驿传) 嘉峪关火车站"驿使"雕塑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驿使”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七、烽火/狼烟 在古史书《周礼》中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夜间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称为“燧”。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已成废墟的烽火台 长城上的烽火狼烟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