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7525

高2009届中国古代史同步教学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620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09届,中国,古代史,同步,教学,春秋战国
  • cover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案 特别提示: 由于近几年来高考对思想文化史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六个单元均列为必备考点,可见其重要性。对本节内容要重点熟悉春秋战国的思想情况。 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他在教育和文化上的成就;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和庄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成就;天文和物理学成就;名医扁鹊。 2.过程与方法: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列表整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思想观点或代表作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天文和物理学领域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从先秦文化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克已复礼”的谦恭自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日新其德、生生不息的变易思维等。 重点难点: 1.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2.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内容详解: (第一课时) 春秋战国文化特点:文化异常繁荣。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表现:哲学流派纷呈;文艺百花竞艳;科技世界领先。 一.老子和孔子 (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贵族,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道德经》为其所著(一说是老子的弟子们回忆其言论所著)。 2.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即让统治者无所作为,任其自然,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3.《道德经》中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从哲学发展角度看是积极的。 4.评价老子的思想: ①积极:提出朴素辩证法(运动、变化);主张“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也不是无所谓,而是不要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去胡作非为,此结论综合众多网站观点),反对严刑峻法。 ②消极:“小国寡民”思想。 注意: 老子言论选摘:(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右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4)小国寡民,使民人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2.孔子的儒家思想(大思想家):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维护“礼”:“贵贱有序”(维护奴隶制统治)。③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3)孔子学说经历代儒者改造发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3.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的贡献(大教育家): (1)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德类);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习方法:态度老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谦虚好问。 (2)教育实践: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3)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为政治服务)。 4.孔子对古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贡献: 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五经”(指《诗经》、《尚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