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 1、欣赏合唱歌曲《乌苏里船歌》,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眼,并由衷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赞叹之情。 2、让学生了解合唱歌曲的形式与效果,感受合唱歌曲的和谐美和丰满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对合唱的形式和效果有进一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请大家来听听、哼哼这首歌,想想歌曲描绘了孩子们怎样生活? 生: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愉快歌唱。 2、这歌是谁写的? 生:是乔羽爷爷作曲,刘帜爷爷作词而成的。 3、师:在我们学唱的歌曲中有的并不是由词曲家创作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作,并在世代的口头流传中得到加工演变而成的。这样的歌曲叫民歌。 三、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 1、初听录音 师:这不,有一群人唱着歌来了,请听一听歌曲情绪怎么样? 2.复听录音 (1)他们在唱什么,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看着谱子来听一听。 生:他们在唱乌苏里江。他们在唱在江里捕鱼。在他们在歌唱美好的生活。 (2)他们的劳动场所在哪儿? 生:江里。 3)这是什么江? 生:是乌苏里江。 (4)点题 师:对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歌曲就叫做《乌苏里船歌》。 3、介绍歌曲背景 (1)介绍赫哲族(出示赫哲族的图片) 师:在美丽的乌苏里江边生活着勇敢聪明的赫哲人民,赫哲族是我国最小的民族,据统计现在有4600多人口,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有句话是这样来形容他们的: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2)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是一首根据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以来一直传唱不衰。 4、介绍合唱的形式 (1)你能听出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在唱吗? 生:有男的声音也有女的声音。 师:恩,有男声有女声。所以这是一首合唱歌曲。 (2)谁知道合唱歌曲怎么来分类?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总结: 今天的《乌苏里船歌》表现了赫哲人民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勤劳勇敢的赫哲人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我们同学也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1 《江河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二胡。 2、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悲剧类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凄怆哀怨情绪的感知能力。 3、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乐曲《江河水》的速度、旋律特点、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品的悲剧之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江河水》是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具有浓厚东北特色的双管独奏曲。后经黄海怀改编为二胡曲。经二胡演奏大师闵慧芬演奏推广,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经典二胡曲。 介绍二胡: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旦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 2、欣赏二胡曲《江河水》。 a、播放音乐并让学生讨论全曲音乐的风格和表现的情绪。 b、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进一步的欣赏,理解每一段的音乐力度、速度、调性上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意境。 c、教师弹奏《江河水》,学生进行进一步欣赏。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二胡这种乐器。学会了具有悲剧色彩的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并让同学们自己编创故事,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11 《翁嘿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体会朝鲜民歌《翁嘿呀》的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