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76858

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课件(38张PPT+素材)

日期:2024-12-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7197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课件
  • cover
1953 1964 1982 1991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乱” “僵” “垮” “苏联改革三部曲”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苏联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综合国力逐渐衰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国家陷入了困境。 戈尔巴乔夫(1985—1991)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担任新一代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在位期间首先全部集中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改革。 材料一: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案,比以前……的改革前进了一步,它不仅涉及到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行政权力关系,而且涉及到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然而,该改革方案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突出表现在:把调整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 局限于财政关系即利润分配关系,而未触及产权关系。事实表 明,企业没有独立的产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经营和自负 盈亏,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 材料二:直至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 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 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 革命热情当做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 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 上述材料反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存在何种问题? 改革措施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1988年苏联分配给重工业的资金为工业投资的90%,食品工业的投资仅占6.3%,居民的货币收入增加9% 。消费品生产却在减少,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 1988年改革转入政治领域 内容 1.指导思想: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背离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方式: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政治多元化”,纵容自由化思想 →反对势力崛起 3.政治措施: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根本上否认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4.国家结构:提出“更新联盟”构想, 8月14日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联邦制国家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苏联改革已是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影响: 公开性、民主化、政治多元化使得社会日益动荡,据报道,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多个,共和国级的政党500多个,全国性的政党约20个;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苏联的历史被彻底否定。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导致了政局失控的状况日益严重。 材料一: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