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00102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月光曲(共20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5950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月光曲 《月光曲》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年)德国著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跟随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家境贫寒,一生受尽磨难,但对劳苦人民十分同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月光曲》是其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 1.正确识记“恬静、琴键、陶醉、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情怀。 3.体会音乐的魅力,感悟《月光曲》的意境。 1. 蜡烛 谱写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陶醉 苏醒 恬静 霎时间 莱茵河 入场券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简要概括这个传说故事 初读质疑,思考交流 如此美妙的音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了?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琴? 默读课文2- 4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原因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当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的反应如何?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弹的?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用“———画出穷兄妹俩听琴声的现实描写。 2.读一读皮鞋匠联想的部分,他的眼前浮现了三幅不同景色的画面,找一找画面对应的文字并给这三幅奇丽的画面取个名字。 用“~~~”画出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此时贝多芬琴声的曲调是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此时贝多芬琴声的曲调是 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弹的乐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这说明什么?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情感寄托于月光。 旋律有感于知音,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