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06826

第2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83108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金华,龙洞,课件,教案
    (课件网) 古有文人为庐山瀑布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为杭州西湖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现有文人为长江写下了: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为三亚落日写下了: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为烟台的海写下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而叶圣陶先生也为金华的双龙洞写下了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激趣导入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 了 解 背 景 走 近 作 者 预习检测 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 6 ℃,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AAAA 级旅游区。 资料袋 预习检测 浙 臀 稍 zhè é 额 蜿 蜒 tún shāo wān yán 预习检测 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注好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了什么?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1.本文的作者是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 、 、 最后 。 初读感知 叶圣陶 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4月14日 去双龙洞的路上 出洞 内洞 孔隙 外洞 本文是一篇 (体裁),是按照 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 初读感知 游记 游览的先后 祖国山川 这篇课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是 ,二是泉水的流经路线。 作者游览的顺序 交代作者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1 2-3 4-7 8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精读感悟 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写作者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写作者在路上的见闻。 精读感悟 第一部分 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 (人物) (地点)(事件)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 ” 画出来)。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 到“眼前一片明艳”? 精读感悟 第二部分 映山红 精读感悟 油 桐 新 绿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因为作者看到的是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以及或浓或淡的新绿,因此眼前一片明艳。 指鲜明、艳丽。 第二部分 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比喻 精读感悟 表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溪流蜿蜒曲折,宽窄不一,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水流声时时变换调子。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 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事物 山势 溪面 流水 溪声 变化 平缓 宽 陡峭 精读感悟 窄 缓 急 变换 调子 变换 调子 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 精读感悟 我也试一试: 天上的白云 像小猪 像小猫 像小狗 像小鸡 洞 口 高 第三部分 精读感悟 外 洞 宽、高 精读感悟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用“一千或是八百”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使人形象具体地感觉到外洞空间大而空旷且开阔。 除了描写外洞的宽敞,作者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泉水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精读感悟 泉水 孔 隙 精读感悟 用恰当地词语描述“孔隙”的特点? 窄 矮 险 孔隙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