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719

09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五代辽宋夏金元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5853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历史,专题,习学,五代,宋夏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9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五代辽宋夏金元 朝代更替: 从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与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九个割据政权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连同山西的北汉,合称十国。960年北宋建立,1126年灭亡,1276年南宋灭亡,与两宋并立的有916—1125存在的辽,1038年—1227年存在的西夏和1115年—1234年存在的金。1271年元朝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 第一节: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高考考点点击: 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科举制的发展。 知识结构浓缩: 重点难点突破: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 点拨: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既有历史的借鉴,又有现实的因素,还有赵匡胤个人的经历。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首先,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危害来看,唐后期藩镇割据的扩张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从北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状况看,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自己的势力,铲除其他封建势力,必须加强中央集权。第三,从赵匡胤建立政权的方式看,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为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2关于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1)主要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君主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君弱臣强和兵变割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集中军权;分割宰相权力,削弱和分割地方长官权力,加强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等。 (2)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政事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3)认识:①客观性:宋太祖用不杀戮功臣等不流血的措施,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铲除了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兵变换代的主要支柱,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举措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防止了藩镇据局面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②局限性: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产生了很多弊端,特别是宋太宗以后的诸帝,对已矫枉过正的东西不能适可而止,因而积重难返,出现了明显的弊端。第一,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时时受到辽、西夏侵扰。第二,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北宋被视为积贫积弱的王朝。 特点:一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二是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三是军事上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 (1)发展:考试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严格考试程序,使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称”天子门生,考试科目减少,迸士科为最重要的科目;考试方法生实施糊名法,防止舞弊;录取名额比唐太增,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年。 ( 2)作用。科举考试经过宋代改革和完善,在很大程度立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限制了世家子弟对科场的控制与垄断,,削弱了门第血缘关系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扩大了寒俊庶士及第任进的机会,使科举取士向整个地主阶级乃釜“布衣草泽”敞开了犬门_这样,唐代那种“朝廷选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