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3727

历史:1.1《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华师大版第二分册)

日期:2025-10-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0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华师大,第二,分册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神话传说与重要的考古发现。 理解: (1)、农业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考古发掘与早期历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中华农耕文明产生的时间,概况 (2)、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农耕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3)、通过对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识其与客观历史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神话传说,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明的影响,原始农耕对中华文明影响。 (3)、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中心,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耕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关系 难点:史前考古发掘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 三、知识结构 (一)、原始农耕: 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 2、生产工具:新石器 3、生产: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4、生活: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5、特点: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力的格局。(南稻北粟,黍稷大豆) 6、典型代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7、社会组织:原始社会阶段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8、意义: (1)、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 (2)、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3)、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 (4)、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5)、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神话传说: (1)内容 A、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的传说 B、炎帝、黄帝的传说 (2)、意义: A、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B、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 C、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 2、考古发掘 (1)、内容 A、出土了很多精制或成套的玉器 B、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 C、发掘了很多古城、祭坛遗址 (2)、意义: A、初步理清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时的许多具体情境。 B、表明中华大地文明起源是多元的,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核心。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人是从哪里来的? 人是怎样从古猿演变而来的?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早期先民们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师:诞生在数百万年之前的原始人类对自己的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如“生存”、“种的延续”、“死亡”等等,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任由其自然发展。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处于一种野蛮状态。 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缓慢地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待到人类文化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出现了飞跃。在地球的某一些地区的某些人群开始步入“文明社会”。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石器,木器,骨器和蚌器等,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当青铜器和铁器发明以后,表明人类已经迈入了文明史的门槛了。原始农耕的出现(也叫做农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原始农耕的出现在何时呢? (一)、原始农耕 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并思考如下问题: 原始农耕出现在何时 中国的原始农耕有何特点?典型遗址是什么? 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 2、生产工具:新石器 3、生产: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4、生活: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问题:定居是怎样出现的 定居出现对人类历史何影响?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后,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定居生活。影响:定居生活有力于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定居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