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025

历史:2.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38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案,人教,高一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罪行的坚决回击;枣宜会战和张自忠壮烈殉国;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战场的大溃败;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独裁统治;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内,反共倾向日益滋长;对外,投降倾向日益增长。这是受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影响的结果。 2.皖南事变中和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揭露了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使国民党顽固派政治上陷于孤立。 3.一代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叶挺在狱中坚贞不屈,抗日名将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英勇抗击敌人,抱定战死的决心。叶挺、张自忠的爱国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国民党内外政策变化原因的讲述,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导致正面战场豫湘桂大溃败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重要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二、皖南事变 1.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1.枣宜会战 2.豫湘桂战役 四、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1.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 2.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皖南事变。 本课难点: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和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两面性给抗战造成的恶果。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指出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千钧一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受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其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内,反共倾向日益滋长,连续掀起反共高潮,在国统区内加强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对外,他们希望英美调停中日战争,实现日蒋妥协,而消极抗日,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三、“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蒋介石集团政策重心的转移及其原因。此部分是本课重点、难点之一,教师可强调指出,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积极反共。其原因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进攻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随着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国民党的政策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应着重指出: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 2.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既想投降、又不敢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两面性。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又一难点,建议教师讲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形成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政策,由军事进攻为主,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但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蒋介石的本质是反共反人民的,这一点并不以抗日战争的爆发而改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和发展,决定了蒋介石集团既想投降、又不敢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两面性。其次说明两面性的表现:主要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和随后接连掀起的反共高潮。最后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