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032

历史:1.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5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案,人教,高一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新旧军阀的对立;宁汉合流;北伐战争;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采取的各种手段;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改订新约运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宁汉合流建立起来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不可能有真正的统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才能实现统一。 2.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蒋介石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建立了独裁统治。 3.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连年的混战,蒋介石依靠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拉拢张学良,终于打败了所有对手,为建立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 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使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但是,获益最大的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美、日、英等在华经济势力也有急剧增长。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这就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5.“改订新约运动”,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迟迟不能签约。这一史实充分证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性质的不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经济现象分析其政治性质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宁汉合流 2.国民政府“北伐” 占领北京 3.张学良东北易帜(1928年底)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 1.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2.建立正规军 3.实行特务统治 4.制定反动法令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新军阀连年混战:蒋阎冯挂中原大战(1930年) 2.新军阀混战的后果 (以上为第一课时) 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l.经济政策和措施(1)整顿税务(2)控制金融(3)改革币制(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经济发展的特点(1) 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2)官僚资本迅速膨胀(3)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五、“改订新约运动” 1.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2.“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 3.改订新约的主要内容和效果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课为两课时,重点: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本节的难点:列强在华的经济利益、官僚资本和民族工商业的矛盾。 二、在简要介绍本章教材的引言以后,讲授本节课内容时,要注意和学生在初中所学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尽量启发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内容,但不要占过多的时间。在巩固的基础上,主要抓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基本理论的理解、文献资料的诠释和运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一目,教材分三个段落作了说明。1.宁汉合流;2.国民政府北伐占领北京;3.张学良东北易帜。 1.宁汉合流。教材介绍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政局极为混乱的情况,主要有三点: (1)奉系军阀张作霖把持北京政府,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形成新旧军阀的对立。(2)围绕着蒋介石下野的国民党各派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3)宁汉合流的实现及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教师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