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190

历史: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学案(旧人教版高二下)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8次 大小:13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学案,人教,高二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学案 【本章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巩固政权以后,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也制约苏联的前进。   在十月革命推动下,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中国的五四运动、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成为这一时期斗争的典型。      【学习建议】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条件、经过和历史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巩固 新经济政策内容和作用 苏联成立   2.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非洲斗争的新特点 三一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革命 华夫脱运动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地位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影响      【知识点拨】   1.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1917年俄历二月,俄国发生了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这一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推翻了专制,而未反对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掌了权,同时还有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机构并存。   1917年4月17日,列宁向布尔什维党的会议作了重要报告,《真理报》刊登了列宁的报告提纲,习惯称为《四月提纲》。列宁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从沙皇手中夺权)向革命的第二阶段(工农从资产阶级手中夺权)过渡。在工兵农苏维埃不支持临时政府时,工农就可以和平地夺权(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势变化只能用暴力夺权)。当前的任务是力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列宁的主张在5月份得到党的会议支持,成为全党行动纲领。十月革命也成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关于苏维埃  ———苏维埃”一词是俄语COBET的音译,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苏维埃最早产生于1905年革命期间,当时有工人苏维埃、士兵苏维埃、农民苏维埃等。1917年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并成为立法机构,与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后来,布尔什维克领导着苏维埃,并成为十月革命领导机关。革命后,苏维埃成为新的国家机关,决定宪法、法律、政府组成等,相当于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1922年,苏联成立。中国把这一国家简称为“苏”,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第一字。   3.关于斯大林严重的左倾错误“大清洗”   斯大林在20世纪20~30年代,采用了特殊的残酷的办法打击党内的“反对派”,大批党的领袖、高级干部、将领、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工人、农民等被当作“反革命”而被决或流放,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些被杀害的人里,有不少列宁时代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有全部国防人民委员(十多人),有15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3名,有2万多名红军军官。党的十七大代表1966人中的1108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129人中的98人被杀害或被捕。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斯大林提出了一个荒谬的理论:“社会主义进展愈大,阶级斗争就愈尖锐,敌人也就愈多。所有的组织中都有间谍。”这一理论成为斯大林消灭政治异己的工具和加强个人独裁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党内出现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根源就在苏联斯大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搞“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文化大革命”,实际是重复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   4.关于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一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打击了帝国主义,配合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这些斗争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