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250

历史:5.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66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案,新人教,人教,选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春秋战国长城;秦始皇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万里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万里长城是巍峨的历史丰碑。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发扬长城精神,在新时期为中华民族修筑“新的长城”。 问题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讨论法 长城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独特的建筑风格 长城的建筑原则与方法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 保护好长城遗产,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长城的建筑结构及功能 丰富的文化内涵 长城的建筑、装饰艺术围绕长城所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巍峨的历史丰碑 移民实边驻军屯田互市、民市、小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巍峨的历史丰碑。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万里长城的历史、地理、风格、结构、修筑方法、文化内涵,阐述了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积极作用。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万里长城堪称人类建筑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是我们祖先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创造力。 因为本课教材是本册课本中第一篇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的课文,教师在导入本课之前先叫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世界文化遗产,再向学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有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其中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布达拉宫等多项历史遗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学习研究,探究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此引入新课。 在本课课题下,教材安排了一幅嘉峪关城楼的精美照片。这座屹立在西部的雄关是明长城西端的一颗璀璨明珠,显示出万里长城的雄风和深厚文化内涵。嘉峪关也是万里长城众多雄关中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建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嘉峪关图及阅读图右的嘉峪关简介揭开本课学习的序幕。 学习本课内容,不仅应了解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外部景观,还应注意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它的内部结构,认识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普遍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认真思考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一目———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教材简要介绍了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纵横十万里的矫健身姿。 1.春秋战国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开始修筑。教材首先分析了长城出现的深刻背景: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大国争霸,周边少数民族借机纷纷内进中原,为应对频繁的战争,急需防御工程。教材还介绍了春秋战国长城的两种类型:一是诸侯国为抵御邻国而修建的长城;二是处在中原北部的秦、赵、燕三国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而修建的北长城。北长城是后世秦始皇长城的基础。教材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北的战国赵长城遗址”的照片证实了长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可靠性。 2.“秦始皇长城” “秦始皇长城”是本目教材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介绍了秦始皇长城的修筑背景:战国后期,崛起于蒙古草原的匈奴伺机深入中原,对内地各族人民进行袭扰和掠夺,当时各国忙于兼并战争,对匈奴袭扰采取守势。秦统一后,强大的中原王朝不再容忍匈奴的袭扰,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设郡县。为防止匈奴再度南下,蒙恬奉命从前214年开始大修长城。长城的修建体现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强大威力。教材还介绍了秦代长城的修筑方法和地理位置:秦将蒙恬先将秦、赵、燕的北部长城连接,再向两侧延伸。西起临洮,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