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310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468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 cover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