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310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夜莺的歌声-人教新课标(3)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07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夜莺,歌声
  • cover
夜莺之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2.“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夜莺的鸣叫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背景资料 (听夜莺的鸣叫声)问:你由此联想到了什么?谁也想不到这夜莺婉转的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跨越时空隧道走进《夜莺之歌》这篇课文。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小夜莺。) 夜莺:一种小鸟,体态玲珑,鸣声清婉,且多鸣于月夜,因此得名。 课题质疑:为什么叫本文中的小男孩为小夜莺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41年,来到苏联境内,来到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用心自由读课文,在解决字词障碍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这篇课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军队引进游击队的包围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生1:我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 生2:我看到一个自信的小夜莺。 生3:我看到一个临危不惧的小夜莺。 …… 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德国兵? 生1:我看到一群凶残狡猾的德国兵。 生2:我看到一群残暴的德国兵。 生3:我看到一群轻敌的德国兵。 …… 三、分析形象,感受形象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敌人凶残狡猾的句子。开始! (一)体会敌人的凶残狡猾 谁愿意把你找到的体现敌人凶残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1.展示(图片和句子):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 (1)为什么找这一句,能谈一谈原因吗?这一句是什么描写?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原本坚固美丽的房子,此时____;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_____;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_____。敌人真够凶残的。 环境描写运用拟人的写法,通过“垂头丧气”“弯着腰”两个词直接写出战争带来的残酷,表现出德国兵入侵给这里的人民带来的苦难。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看来环境描写也能展现一个人的品质。 还从哪一些句子中能体现出敌人的凶残? 2.展示:“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的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