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556170
历史:3.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1)(旧人教版高三)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3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历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
教案
,
人教
,
高三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和南朝的统治;十六国、北朝的分裂与统一;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三国时期与东汉后期的情况比较,认识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4.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而西晋又使我国从分裂鼎峙的状态复归于统一,这既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2.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军事统帅和杰出的政治家,如曹操、诸葛亮、孙权等,他们的政治谋略、军事指挥艺术,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 3.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分裂对峙之时,一些促使国家统一的因素也在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从而清楚地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东汉末年的历史状况。 指出:在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各霸一方,相互混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官渡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势逐渐明朗。 讲授新课: 一、三国鼎立 1.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一蹶不振,曹操不断出击,基本统一北方。 2.刘备势力的发展壮大 刘备投奔刘表后,扩充军队,延揽英才,特别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势力大增。 3.孙权势力的巩固与扩展 孙权据有江东,在北方战乱四起之时,努力经营东南,拓展地盘。 4.赤壁之战 ①孙刘联合共抗曹操的局面形成: A.刘备力量虽有发展但难以单独抗击曹操,按照隆中对决策,决定联孙抗曹。 B.孙权深恐曹操吞并江东,愿与刘备联合抗曹。 ②赤壁之战是促成“天下三分”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③曹操失败的原因: A.曹军“不习水战”; B.疾疫困扰; C.骄傲轻敌,战术失当; D.曹军的后方很不稳定; E.孙刘联合抗曹。 5.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赤壁之战以后: ①曹操致力于巩固他在北方的统治,发展经济,进军西北; ②孙权占据岭南,在东南扩展统治范围,实力不断加强; ③刘备出兵入蜀,占据益州,控制了西南一些地区。 ④220年以后,曹魏、蜀汉、孙吴先后称帝立国,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确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①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 1.西晋统一南北 ①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②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2.“永嘉之乱”(永嘉:307—313,晋怀帝年号) ①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继承者惠帝昏庸无能,动乱迭起。 ②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3.西晋的灭亡 ①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 ②西晋速亡的原因 A.以晋武帝为代表的士族官僚奢侈腐化,政治日趋败坏。 B.分封宗室导致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爆发。 C.流民起义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三、东晋和南朝的统治 1.东晋的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届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检测(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01)
2025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四)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01)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01)
2025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巩固提升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01)
2025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