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70194

2.13《花盆补水器》(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2715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3,花盆补水器,课件,教案,练习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第1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花盆补水器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不同。 2.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3.知道身边很多的生活用品都必须经过设计和制造这个环节。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2.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和制作实用的物品。 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 重点 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不同, 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难点 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和制作实用的物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小场景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全家准备去旅游,没有人浇花怎么办呢? 追问:用什么材料做呢? 学生七嘴八舌,把想到的办法展示:家里没有人时,可以做一个花盆布水器 用小场景引导学生入“戏”,形象生动 讲授新课 一.活动: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1.提出问题:做花盆补水器时,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呢? 追问:用什么材料搭“水桥”好呢? 2.研究:哪些材料可以做“搭桥”呢?提供四种材料 3.引导实验:哪一种材料吸水最好呢? (1)准备实验材料:纸、铜线、尼龙绳、棉线 (2)认识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矿泉水瓶 4.提出问题: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5.实验过程:将几种材料同时放进试管里10分钟时间,然后取出,看哪根试管水位下降最多或者看哪根绳子水位“爬”的最高。 6.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7.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活动:制作花盆补水器 1.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 2.引导学生设计我的花盆补水器的设计图 3.介绍花盆补水器的实验原理:“水桥”把水从矿泉水瓶里吸起来疏松到花盆里,植物的根吸收“水桥”输送过来的水分,植物喝饱了,“水桥”就停止输送,植物在需要水分时,“水桥”又会开始它的输送工作,这样它就能担任自动浇水的任务了。 4.欣赏学生制作的花盆补水器 三.拓展提升 思考,如果遇到以下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①老师家里有十几盆花呢,那要怎么办? ②老师家的某一盆花他的需水量比较大,这时该怎么办呢? ③老师要出去旅行的时间比较长呢,矿泉水瓶装的水肯定不够用的,这时该怎么办呢? 1.想一想,小组内交流 在瓶子和花盆之间搭个“水桥”吧! 2.认识四种物质,预测哪种物质适合做“水桥”,你从哪些性质可以推断出来。 3.熟悉手中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 4.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试管里装的水要等量,并标记水位线 材料的长度、粗细要一致 材料要同时放进试管 5.按照老师提示的实验步骤,逐步实验。 6.展示观察记录结果: 7.我发现了最适合搭“水桥”的物品是棉线 棉线吸水性最强,可以使水容易的通过“桥”到对面的花盆中去。 1.小组合作,做一做 2.展示我的花盆补水器的设计过程: 3.认真读,小组讨论 从图中理解: 4.评价你看到的花盆补水器 思考,讨论、解决 ①搭十几座“水桥” 。 ②“水桥”选择粗一些 ③换更大的水桶。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变成课堂中的科学知识 让学生推测和实验相结合,获取最科学的知识 以老师引导为主,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科学知识的获取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 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技能加强小组合作能力,也能锻炼其分工的能力 做中学,学中评,让学生的学习更充实 当堂检测 1.我们只做花盆补水器时,可以用棉线来做“ ”,这是因为棉线的 强,可以使 容易的通过“桥”到对面的 中去(即 现象)。 送,植物在需要 时,“水桥”又会开始它的输送工作,这样它就能担任自动浇水的任务了。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可以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