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837

第17课《故乡情》教案(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55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故乡情,教案,教版,五四,七年级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 故乡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文笔所抒发的深厚的故乡情结。 2.学习、鉴赏作者从多角度描绘故乡山水、人情的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当中。 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文字中渗透的思想情感,对关键句的深层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如“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的’”、“啊!家,是了,是家。哦,故乡,唯有我的家的故乡!”等。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文中几个梦境描写片断交织描写的作用,体悟作者传达出的故乡情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故乡,对一个人来说,魔力有多大 据说晋代文学家张翰在外做官,秋风起时,他想到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官归故乡,成为千古美谈。故乡,对每一个离别家乡的人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情结。我们从小就读过一些思乡的诗句(学生回答)。然而,这些诗句毕竟是十分抽象的。为了使同学们对“故乡”这个概念有更深的体会,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与故乡有关的文章,体会故乡永在作者心中的情感。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1、教师简介作者概况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并圈划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语句 1、学生补充相关资料。2、为生字词注音或释义,在诵读中激发问题,相互质疑,相互回答。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可以了解作者在文中传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情;扫清文字障碍,对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做准备。 理清文章层次,激疑探究,明白作者写作的思路 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行文思路的?请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总结。 到故乡———坐乌篷船———忆儿时故乡———战时思故乡———写梦中未来的故乡———回到现实中的故乡 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意图。 品读学生各自喜欢的段落,通过对文字的赏析,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圈划点评自己为之心动的段落。2、准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发言稿。 1、自由散读,圈划点评自己为之心动的段落。2、交流发言,谈谈自己对文章的赏析及作者所传达出的对故乡情感的理解。 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师根据实际点拨关键段落和语句,引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 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并背诵,感受作者语言的变化和运用。 1、结合本文,小结散文的特点。2、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配乐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美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配乐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语言美。2、谈学习本文的感受或体会。 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认识。 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小结全文的中心,布置相关作业。 1、课后再读课文,写200字左右的读后感。2、课外阅读茹志娟的其他作品。 读写结合,体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增加对文章及作者写作风格的认识。 思路点拨 本文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圈划点评精彩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赏析,同时可以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体会散文的语言美、韵律美,同时感悟作者归故乡的一片深情。 练习举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熟稔 埠头 纡青 锃亮 田畈 抄写列词语,并从中挑选5个词语写一段中心鲜明的语段,学会正确运用以下词语。 迤逦 暮霭 贫瘠 凄婉 巍峨 琐细 镶嵌 掩映 款款地 抄写: 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