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643212

8 民俗的魅力 教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7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民俗,魅力,教案
  • cover
《民俗的魅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 2、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 3、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 难点:掌握民俗的分类、民俗的功能。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民间工艺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民间工艺品,提问学生是哪个民族的民俗特点。 二、新授知识 1、什么是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鸡肋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民俗的特点 (1)民俗的集体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民俗的扩布性则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3)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民俗的类型性 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这种标准既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与上层文化的个性化,独创性有所不同。 3、民俗的功能 (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 三、赏析 教师播放民族民俗课件,与学生一同欣赏,并提问学生这些民俗的特点,表现了该民族的哪些特征。 四、学生讨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往往反映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习俗,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表现、色彩运用方面又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吗?给同学们介绍介绍,并尝试写一些你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师小结 六、课后拓展 以个人或班级的名义建立网页,将收集到的民俗作品上传到网页上一起交流。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