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年级:高三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卷网-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②正确理解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途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④比较美国和德日应对经济危机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再现经济危机情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②运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与反思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为什么19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不可避免性? 第二:经济危机给我们哪些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第三: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你如何评价它? 第四:为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试分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②通过对罗斯福生平事迹和新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果敢、自信、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③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深入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和改革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比较分析美国与德日应对经济危机的差异性极其原因。 (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贯穿一战后资本主义从和平走向动荡;从繁荣走向危机这一知识主线,紧扣和平与战争这一专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学情分析:针对高中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熟悉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能力这一现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探究式和启发试教学,注重师生双向交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内涵。 4、设计思路:依据考标要求和高三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本节教学内容。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课标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运用多媒体展示对比鲜明的经济危机前后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图片资料提炼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历史信息,并谈谈认识与感想。 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整合历史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经济危机巨大破坏性和深远影响的感性认识。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之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5分钟) 展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合作探究,处理材料,汇总信息,自主解决问题。 考察学生分析处理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透过历史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合作探究之二: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你如何评价它?(10分钟) 结合史料和图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反危机政策,得出结论并客观全面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阅读教材并结合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分析问题。 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