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发展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涵义: ①理论指导:生态学。 ②生产过程:合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 ③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2)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措施:①加强政策引导;②加强农村住区建设;③加强法制建设。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1)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3)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握一个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具体措施 目的 加强政策引导 深化荒山、荒地、荒丘和荒滩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加大农业生态保护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生态建设鼓励和生态补偿政策 使植被保护既体现生态效益,又体现经济效益,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农村新区 改变传统落后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开发农村小水电、沼气等能源 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人为植被破坏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改革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 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地盐渍化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春旱严重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实行喷灌、滴灌等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2017年6月17日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目前,全国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2%。其中,95%以上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解析:1.B 2.B 第1题,云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