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9 穷 人 心灵之歌 《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几篇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说说? (桑娜、渔夫、西蒙)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本文写作顺序: 等待丈夫→抱回孩子→渔夫催促桑娜抱回孩子 字词正音 gē 搁板 tián 填饱 yuàn 抱怨 xiān 掀翻 āi 唉声叹气 guǒ 包裹 kuí wú 魁 梧 lín 湿淋淋 sī 撕破 méi 倒霉 lǜ 忧虑 读一读 搁板 填饱 抱怨 掀翻 包裹 魁梧 撕破 倒霉 忧虑 湿淋淋 唉声叹气 读一读: 溅起浪花 填饱肚子 抱怨 自作自受 湿淋淋 黧黑 忐忑不安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 寡妇 熬过去 我会词语理解 寡 妇: 眼 帘: 蜷 缩: 顾 惜: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汹涌澎湃: 顾全爱惜。 形容人心神不定。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害怕不安 波涛翻滚样子及声响,形容声势浩大 指死去了丈夫的妇女。 眼皮或眼内。 身体弯曲地缩着。 自学指导: 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 1. 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3.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5分钟后,回答以上问题进行自学检测。 复述故事内容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的故事。 课文中的“穷人” 指的是谁,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 理解课文内容 桑娜 渔夫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2.从“吃、穿”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海风呼啸声、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4.从“天气的恶劣”看出“穷” 提示: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之下仍然冒险出海打鱼,这里以环境描写写出了“穷”。 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问题探究 一、默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把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体会。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已的五个孩子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