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22075

24《河中石兽》课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4314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中石兽,课件
  • cover
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 河中石兽 纪jǐ昀yún 文体:文言小说。 作者简介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写作背景   笔记小说 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 文体知识 文题解读 石兽,顾名思义指兽型石雕。石兽常常被立于古代帝王官僚的墓前,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有的石兽则被立于寺庙门前,并称为“镇宝兽”。文题“河中石兽”意指掉入河中的石兽,有一说,文中寺庙临近河边,此石兽是“镇水”用的。本文选自纪昀 的《阅微草堂笔记》 读准字音 河干 gān 圮p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 溯流( ) 曳yè铁钯pá 非木杮fèi 湮yān于沙下 啮niè沙为坎穴xué 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sù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圮 于河, 二石兽 并 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 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 数小舟, 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靠近 河岸 p? 倒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终于 zhào yè 拖着 踪迹 于此。在这里 船桨,这里指划(船) 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拖着铁耙, 划着几只小船, 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 最后还是无法找到, 在水中寻找石兽, 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 过了十多年, 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门前)两 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能究 物理, 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 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