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733312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33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新课程,课程,标准,五年级,语文
  • cover
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用精读、跳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互动: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师:这是谁?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喜欢他吗? 师:用一、两句话说说孙悟空。 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一、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师:昨天,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预设一: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师:你是个细心的孩子,那这些词,你能读吗?请你带同学们一起读。 预设二: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大家一起读注释。 预设三:根据提示预习。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问题了吗?(出示提示) 理清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 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跳进去,又能出来。) 读到这里,这时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个问题,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写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写石猴? 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们仿佛看到什么?(一只怎样的石猴?) 3、指导朗读:个别读。(快乐、自由、活蹦乱跳、顽皮、可爱、无忧无虑) 4、 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用了排比、对仗的修辞手法。) 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个别读) 5、再读读,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还有很多秘密。 (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请你在读读。有什么感受? 你在读,什么感受?你也读。什么感受? (跳跃、有节奏、跳动) 6、 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是随便排列的吗? ( 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7 、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仗句,也叫对偶,师生互对。读出诗一般的语言。 8、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 还要读得跳跃一点。读完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 9、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请写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学习二到四自然段,体会猴王的语言。 1、师:在石猴成王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猴王。找到体现猴王形象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 2、交流: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师:男孩子读。 (2) 师:可以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