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740951

3.23《冰、水和水蒸气》(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33488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23,冰、水和水蒸气,课件,教案,练习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2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冰、水和水蒸气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冰受热会变成水。 2.知道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3.知道水受热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冰融化成水的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2.培养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科学态度: 1.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可逆的。 2.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 重点 1.知道水、冰、水蒸气受热、遇冷之间的变化。 2.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冰融化成水的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难点 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冰融化成水的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同学们,夏天你喜欢这些食品吗? 追问:如果你吃的比较慢,时间比较长,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引导学生解释现象。 继续追问:怎样科学的解释这种现象呢? 学生看到图片,非常感兴趣,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考:雪糕很快就融化了,是变少了吗? 由生活现象入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活动:冰与水 自然界中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1.出示图片: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引导学生做一做: 将冰放入水杯中,静置十分钟 4.总结: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 5.提出问题:冰融化变成水,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6.冰融化成水后的质量变化实验 实验准备: 冰块、塑料袋、天平、砝码 7.引导学生做一做 8.引导学生展示实验的结果 二.活动:水蒸气 水可以变成冰,并能化成水,水能变成气体吗? 1.引导学生做一做 2.将两个培养皿分别盖在盛有半杯温水的烧杯上,把其中一个烧杯放在室外的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说出发现的问题。 3.总结:水蒸气是水在自然界中的气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100摄氏度时,水就会开始变为水蒸气,低于100摄氏度变为液态水。 4.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展示图片 三.拓展提升: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怎么样? 3.开了的水继续加热,壶里的水怎么样了? 认真读一读,了解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 1.准确说出这些物质 2.观察发现,并说一说。 冰是无色的 冰能够看得见,是透明的 冰的形状不固定 3.将冰块放入水杯中,放置后,观察总结,说一说。 冰变成了水。 4.读一读并联系生活想一想,记录下来。 5.说一说 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八门 6.做一做———准备物品: 7.(1)将冰放入塑料袋里密封,放在天平上测量 记录测量结果: (2)将塑料袋放入温水中,待冰融化后,再把塑料袋放在天平上测量。 记录测量结果: 8.展示结果: 1.实验准备: 烧杯、培养皿、温水 2.做一做,观察发现: (1)放在太阳下的培养皿上有水珠 (2)放在室内的培养皿上没有变化 3.学生绘出结构框状图,展示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的形式。 4.说出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河里的水会结冰 2.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变成了水。 3.壶里的水会逐渐减少 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教师给与科学的知道引入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做中学,调动学生说一说,并学会总结。 先猜想,再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之外的理性知识,让学生有获得感 对比展示结果,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果,梳理科学的价值观 自己观察发现,并总结交流 设置出梯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联系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